相關資訊
如何睡一個好覺?
要睡得好,除了要作息定時外,也有些技巧可以注意。以下提供的四個睡眠貼士,每一個都可以助您提高睡眠的質量。即使您覺得您已用盡一切辦法去改善睡眠,下列資訊亦可能為您提供幫助。另有研究發現,近三成男仕和兩成女仕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窒息症。如您發現自己有任何睡眠窒息症的症狀,請您向您的家庭醫生求診,並預約進行一個睡眠測試。睡眠測試可以在睡眠測試室或自己家中進行。
- 分配足夠的睡眠時間,睡眠就如飲食和運動般同樣重要,因此我們每一天也應該分配充足的時間睡眠。成年人(包括老年人) 每天要睡7-8小時,青少年9-10小時,學童每晚最少睡10小時,學齡前兒童每晚睡11-12小時。
- 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人類是有習慣傾向的動物,我們在處理日常事務時會得心應手,睡眠也不例外。然而每一晚從您躺下床一刻,入睡以至醒來的時間,其實都相當一致。你或許會發現,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能讓您睡得更好。
- 營做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請確保您的睡房涼爽,寧靜和舒適。要營做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尋找適合自己的床和枕頭是極其重要的,這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和金錢去嘗試。我們一生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睡眠上,因此投資在改善睡眠環境上是值得的。
- 睡覺前放下你的工作,睡前看電視,閱讀,撰寫電子郵件,抑或是回覆短信,都會使您的大腦保持清醒。請您在睡覺前放下手頭上的事務,讓身體放鬆下來。此外,電視或屏幕的光線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使您難以入睡。
參考資料
- 01 Peppard et al.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adults Am J Epidemiol. 2013;177(9):1006–14.
呼吸道清理的重要性
呼吸道清理和肺擴張都是維持呼吸系統健康的重要機制。
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清理能促進呼吸道的健康。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包括兩個機制: 粘液纖毛清除和咳嗽。粘液纖毛受損會令肺功變差,引起一系列的肺相關疾病。1
對於一些高危的病患者來說,呼吸道反覆發炎或感染最終可導致不可逆轉的肺損害。因此,改善病者的粘液纖毛清除機制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這種呼吸道清理方案可按照病人自身清況而設計。2
另外,肺不張亦會影響病人的肺健康。任何有深呼吸困難的人也有機會患上肺不張。有深呼吸困難的人可包括嚴重超重,患有神經肌肉疾病,正服用高劑量鎮靜劑之下,或一些做過上腹部或胸部手術的人。3
未被治療的肺不張和失效的呼吸道清理機制須得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理,否則會引致一連串疾病。Hill-Rom為您提供具有臨床實證的呼吸道清理工具,旨在保持您的呼吸系統健康。
參考資料
- Houtmeyers E, Gosselink R, Gayan-Ramirez G, et al. Regulation of mucociliary clearance in health and disease. Eur Respir J. 1999;13(5):1177-1188. Review.
- Braverman J. Maintaining healthy lungs: the role of airway clearance therapy. Exceptional Parent Magazine. August 2001.
- Wilkins RL, et al. Basic Therapeutics. Egan’s Fundamentals of Respiratory Care, 9th edition. Mosby, Inc. 2009;904-905.
什麼因素導致鼻鼾?
鼻鼾的成因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從解剖學的觀點來看,鼻鼾是因為部分上呼吸道 (鼻子和咽喉)阻塞而引起。 當我們睡著時,脖子上的肌肉會放鬆。有時候,頸部肌肉太過放鬆而導致上呼吸道(鼻子和喉嚨)部分關閉,進而造成呼吸道太窄,結果無法將足夠的氣體輸送到肺部。
為什麼人們會打鼻鼾?
為什麼有一些人會打鼻鼾而其他不會? 那些扁桃體腫大、較大的舌頭或脖子周圍的贅肉會更容易有鼻鼾。 而一個人的鼻子和下巴結構性原因也能引起打鼾。 這種情況使氣道縮窄,引起喉嚨顫動,導致打鼾。 不管是什麼原因,有40%的正常人都經常打鼻鼾,無論他們是否有意識到。
鼻鼾與睡眠窒息症
鼻鼾和睡眠窒息症(又稱呼吸暫停)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 每十分之三的男性(習慣性鼻鼾)和五分之一的女性(習慣性鼻鼾)在某程度上受到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影響。睡眠窒息症令您得不到健康睡眠並得到清新、充滿活力的生活。 所以,不管是什麼特別原因引致您打鼻鼾,如果您有鼻鼾或懷疑自己有鼻鼾,即認定有些事情不妥。 請參加我們的 睡眠小測試或尋找您附近的睡眠測試中心。
參考資料
01 Ohayon MM et al. Snoring and breathing pauses during sleep: telephone interview survey of a United Kingdom population sample. BMJ. 1997;314:860–3
02 Young T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mong middle-aged adults. N Engl J Med 1993; 328(17):1230–5
為什麼睡眠對我們很重要?
要理解睡眠的重要性,可以幻想您的身體就像一間工廠一樣,每分每秒也進行許多重要的活動。當你昏昏睡去,你的身體開始其夜班工作:
- 修復受損的細胞
- 提高免疫系統的活動
- 讓疲憊身驅得以回復
- 為你的心臟和心血管系統充電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睡眠會為身體帶來的好處。相信您曾感受過飽睡過後精神奕奕的感覺;亦嘗試過睡得不好,整天也感到極度疲累。儘管很多人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可是生活在這忙碌的都市中,要睡得好也是一們學問。
睡眠的週期
要知道睡眠時的生理狀態,就要認識睡眠的週期。睡眠可區分為: 快速動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Sleep) 及非快速動眼睡眠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on-REM Sleep) 。這兩個週期對身體機能回復也同樣重要。
在一般的成年人的睡眠週期中,非快速動眼睡眠約佔75% 至80%。非快速動眼睡眠為生體帶來很多脾益 ,包括修復細胞和組織;恢復身體能量和分沁生長荷爾蒙。
快速動眼睡眠佔每晚睡眠時間約20% 至25%,大部分的做夢在這時段發生。快速動眼睡眠時段的腦波和清醒時相差不多,甚至於呼吸、體溫、心率、血壓也會有類似清醒時的快速變化。有趣的是,在這個階段大腦會分泌特殊的神經傳導阻斷劑,以避免身體隨意肌在做夢時,跟隨著夢境作出動作,造成意外。
若這兩個週期的循環在一晚睡眠中被打斷多次- 原因可能是由於打鼾,呼吸困難或經常睡醒 -我們便會錯過這個人體必要的生理過程。短期和長遠來說,這都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睡眠不足對您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睡得不好,即是快速動眼睡眠和非快速動眼睡眠的週期多次被打斷,你可能會發現自己:
- 感到昏昏欲睡,易怒和鬱悶
- 對新事物不感興趣,記憶和判斷力變差
- 攝取更多不健康的食物,導致體重增加1
如果這個情況每晚也發生,它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沉重的負擔,亦會嚴重影響您的身心健康。所以,如果你睡眠不好或起床時仍覺得疲累,請向您的家庭醫生求診,並預約進行一個睡眠測試。
參考資料
- Morselli L et al. Role of sleep dura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 and appetite.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24(5):687–702.
正常呼吸是怎麼樣的?
在了解什麼疾病會影響正常的呼吸能力前,有必要先知道甚麼是正常的呼吸。
呼吸是自動進行的
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然而,呼吸並不是我們有意識地記住要做的事情,它是由大腦和脊椎的神經細胞控制的一種反射活動。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呼吸道系統由2部分組成: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受胸腔保護,胸腔還包含了心臟和肺部。
呼吸過程
呼吸過程的開始就是把空氣(從您的胸部)吸入身體。 當您呼吸時,空氣會在鼻子進行潔淨、加溫和加濕,然後穿過喉嚨到氣管並下行到肺部的支氣管。 吸氣和呼氣時,您的胸腔會擴張和收縮,使空氣流入和流出。
不正常的呼吸
您可以想像的得到,如果控制呼吸的肌肉、神經、反射基能或器官受到呼吸疾病的影響,日常簡單的呼吸都可以變得非常困難。
了解更多呼吸症狀:
醫學用語
cmH2O:
cmH2O 是壓力單位。 一般正壓呼吸機的壓力範圍為4 至 20 cmH2O.
血氧飽和度 (SpO2):
血氧飽和度 (SpO2 ) 是指血液中氧氣的濃度,即被氧氣結合的血紅蛋白(HbO2)的容量佔全部可結合的血紅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一般來說,正常血氧水平為95 – 100%。如低於90%,則低於正常水平,會導致低血氧症。如低於80%,其他器官,如腦部及心臟的功能會受影響,必須盡快找醫護人員治理。
睡眠窒息指數 (AHI):
睡眠窒息指數 (Apnea Hypopnea Index, AHI) 是患者睡眠時每小時出現上呼吸道受阻的次數,包括全窒息和半窒息。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在1999年發出的指引,建議使用睡眠窒息指數 AHI以決定疾病的嚴重性。
呼吸障礙指數 (RDI):
呼吸障礙指數 (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 RDI) 是每小時全窒息,半窒息和呼吸用力相關之驚醒次數的總和。睡眠窒息的程度:
輕度: AHI: 5-15 / RDI: 5-20
中度: AHI: 15-30 / RDI: 20-40
嚴重: AHI: >30 / RDI: >40
體重指數 (BMI)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體重指數(BMI) 是一種衡量成人身體質量的標準,可粗略顯示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存在。 它的計算公式為: 體重(kg) ÷ 身高(m2)。參考值:
過輕: BMI < 18.5 正常: BMI 18.8 – 24.9 超重: BMI 25 – 29.9 肥胖: BMI > 30
上述資料僅供參考,詳請請向您的家庭醫生查詢。
正氣壓治療
正氣壓治療的定義
睡眠窒息症是由上氣道的阻塞引起,應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睡眠窒息症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給上氣道的局部施加一個適當的壓力,以防止其塌陷。此外,通過高速氣流對上氣道內一些局部反射的刺激而增加上氣道擴張肌肉的活動,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睡眠期間,呼吸機會將處方或滴定壓力打進患者呼吸道。cmH2O 是壓力單位。大部分患者所須的壓力範圍為6 至 14 cmH2O.
正氣壓治療的分類:
正氣壓治療 (無創) 分為四類: 固定氣壓,自動調壓,雙壓自動和適應性自動調壓。
固定氣壓 (CPAP):
固定正氣壓 (CPAP) 為患者提供連續不間斷的氣流給睡覺中的患者,壓力度數由醫生所處方 (正常範圍為4 至 20 cmH2O)。一旦設定好壓力度數後,除醫生處方外,患者不能自行調整。詳請可向儀器供應商查詢。
自動調壓 (Auto CPAP):
氣流的壓力度數會因應患者上呼吸道的情況而自行調節。不少患者均表示自動調壓會較固定正氣壓舒適,原因它會按照患者須要而調整壓力。
比如說,如果患者在睡眠期間改變它們的睡姿,並伴有數個上呼吸道的阻塞事件,壓力便會增大。當阻塞性活動停止後,壓力便會下降。這種治療最適合一些在夜間須要不同壓力的患者。
雙壓自動 (VPAP):
雙壓自動結合了壓力釋放和AutoSet 科技,適用於需要更高的壓力和更高的壓力釋放的患者。特別一些是對於固定正氣壓 (CPAP) 和自動調壓 (Auto CPAP) 治療順應性低的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者。
適應性自動調理 (ASV):
ASV會不斷調節壓力支持,以維持患者的通氣目標,並迅速穩定患者的呼吸節奏和動脈的血含氧量。
ASV專為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並同時患上陳施氏呼吸(CSR)或中樞性睡眠窒息症(CSA),伴有或沒有阻塞性睡眠窒息(OSA )的患者。
AutoSet™ 科技
睡眠階段的轉變,體重,身體位置,以及其它因素都可以改變患者呼吸道的阻塞情況。因此,隨着時間的改變,他們所需要的壓力也不同。瑞思邁AutoSet™ 自動調壓機每分每刻也監控病人呼吸道情況,並給予患者所需的壓力。
- 我們的自動調壓機針對患者呼吸道的阻塞情況而給予最低的治療壓力,以解決他們全窒息/半窒息和上呼吸道阻塞問題。
- 有用者表示:與固定氣壓治療比較,自動調壓的中位數治療壓力比固定氣壓低37%,而漏氣情況亦有改善。他們都認為自動調壓治療能讓他們睡得更好。1
- 當處方壓力為10 cm H2O 或以上時,有些患者會感到固定氣壓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自動調壓正正能減少這些不適。2,3,4
- 瑞思邁自動調壓機採用了AutoSet專利技術,監測病人每一口呼吸,並對呼吸道氣流減少(呼吸道塌陷的徵兆),鼻鼾和窒息作出反應。5-6
參考資料
- Teschler H, Wessendorf TE, Farhat AA, Konietzko N, Berthon-Jones M. Two months auto-adjusting versus conventional nCPAP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Eur Respir J 2000;15(6):990-5.
- Hukins C. Comparative study of autotitrating and fixed-pressure CPAP in the home: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rossover trial. Sleep 2004;27(8):1512-7.
- Resta O, Carratu P, Depalo A, Giliberti T, Ardito M, Marrone O, Insalaco G. Effects of fixed compared to automatic CPAP on sleep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Monaldi Arch Chest Dis 2004;61(3):153-6.
- Massie CA, McArdle N, Hart RW, Schmidt-Nowara WW, Lankford A, Hudgel DW, Gordon N, Douglas NJ. Comparison between automatic and fixe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in the hom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 167(1):20-3.
- Ayappa I, Norman RG, Hosselet JJ, Gruenke RA, Walsleben JA, Rapoport DM. Relative occurrence of flow limitation and snoring dur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itration. Chest 1998;114(3):685-90.
- Farre R, Montserrat JM, Rigau J, Trepat X, Pinto P, Navajas D. Response of automatic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devices to different sleep breathing patterns: a bench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6(4):469-73.
AutoSet技術的三重防線
- 氣流受限 – 現象: 上呼吸道收窄,影響到吸氣時氣流的流速反應。

- 鼻鼾 – 現象: 由於氣流受限,導致呼吸時上呼吸道壁震盪而發出聲響。

- 窒息 – 現象: 上呼吸道嚴重或完全阻塞。

AutoSet反應:
- 三種狀況都會令氣壓上升。
-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以上狀況都沒有出現,氣壓就會漸漸下降。
該選擇哪一家睡眠呼吸機供應商?
| 病人教學 | 要留意職員有否解釋到該治療的重要性,使用和保養該醫療設備的方法。 |
| 面罩款式選擇 | 要留意供應商有否提供一系列的面罩或鼻罩供客人選擇,以配合他們的面形和生活方式。 |
| 正確配戴面罩的方法 | 留意職員能否確保患者把面罩正確配戴。 |
| 客觀的順應性數據 | 留意睡眠呼吸機會否包含監測患者使用狀況的裝置,令患者能夠了解治療的成效。 |
| 跟進服務 | 在購買呼吸機的第一個星期內,儀器公司職員有否致電患者跟進使用狀況,並解答他們面對的問題。 此外,職員也有責任定期提醒患者檢查裝置的效能和建議他們定期更換配件,以確睡眠治療得到最佳效果。 |
| 緊急支援 | 公司能否在服務時間以外為患者提供上門的緊急服務。 |
另外,有些患者可能不知道從那裹求診,他們會詢問醫療儀器供應商的意見。因此,供應商也會有相關的醫生網絡推介予病人。如有需要 請聯絡我們。
吸煙如何增加患上慢阻肺病的機會?
當您吸氣時,空氣會進入首先氣管,然後支氣管。支氣管會再分為細支氣管,而細支氣管的末端為肺氣泡。肺氣泡周邊被微絲血管裏着,當您吸氣時,氧氣會進入肺氣泡,然後擴散到微絲血管。同時間,二氧化碳會由微絲血管擴散至肺氣泡。以上整個過程稱為氣體交換。肺氣泡具有彈性,使其能夠膨脹和收縮,以促進氣體交換。吸煙可導致肺功能受損,並減少氣體交換。香煙對肺的影響如下:
- 肺氣泡變硬
- 肺氣泡壁退化
- 氣管內壁發炎和變厚
- 增加氣管內的分泌物,可引致氣管阻塞
香煙含有毒素,會影響正常肺功能。長期吸入這些有毒物質會對肺部做成刺激,有機會引致慢阻肺病。因此,長期吸煙會為肺部帶來損害,增加發炎機會和破壞肺部的過濾功能。
我們可否還原香煙帶來的相害?
很可惜地,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療法可以根治慢阻肺病,因肺部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要控制慢阻肺病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模式和透過使用處方藥物治療。當一併使用時,這些治療方法都有效減慢病情惡化,並紓緩引起的症狀。對於吸煙者而言,最有效減慢病情惡化的方法是立刻戒煙和避免吸入二手煙。否則,病情便會加速惡化。
睡眠窒息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有不少研究致力尋找睡眠窒息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以下是一些研究的重點:
- 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時患有睡眠窒息症,有近5成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同時患上睡眠窒息症。1-4
- 睡眠窒息事件會導致身體缺氧,刺激交感神經,使患者加大呼吸的力度。但這樣會使胸腔內壓力上升,對心血管系統有着負面影響。5-8
- 睡眠窒息與高血壓息息相關,排除其他風險因素,有3成高血壓病者同時患上睡眠窒息症。9
- 另外,更有8成抗藥性高血壓病者也同時患上睡眠窒息症。10
- 患有高血壓和睡眠窒息症的病患者在使用CPAP正氣壓治療後,血壓明顯下降。 而血壓的下降足以減低37%冠心病和56%中風的風險。11,12,13
- 患有心臟衰竭的病人在接受CPAP治療後,左心室的功能得以改善。15
- 動脈硬化的徵兆包括血管內皮發炎和氧化,情況惡化下去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 通過CPAP正氣壓治療,這些徵兆都得以改善。21,22
參考資料
01 Shamsuzzaman AS, Gersh BJ, Somers VK.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mplications for cardiac and vascular disease. JAMA 2003;290:1906-14.
02 Lattimore JD, Celermajer DS, Wilcox I.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03;41:1429-37.
03 Bradley TD, Floras JS. Sleep apnea and heart failure: Part I: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irculation 2003;107:1671-8.
04 Peker Y, Hedner J, Norum J, Kraiczi H, Carlson J. Increase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iddle-aged m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7-year follow-up.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6:159-165.
05 Peppard PE, Young T, Palta M, Skatrud J.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hypertension. N Engl J Med 2000;342:1378-1384.
06 Lavie P, Herer P, Hoffstein V.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s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 population study. BMJ 2000;320:479-82.
07 Nieto FJ, Young TB, Lind BK, Shahar E, Samet JM, Redline S, D’Agostino RB, Newman AB, Lebowitz MD, Pickering TG. Association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sleep apnea, and hypertension in a large community-based study. JAMA 2000;283:1829-1836.
08 Bixler EO, Vgontzas AN, Lin HM, Ten Have T, Leiby BE, Vela-Bueno A, Kales A.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rch Intern Med 2000;160:2289-95.
09 Sjostrom C, Lindberg E, Elmasry A, Hagg A, Svardsudd K, Janson C. Prevalence of sleep apnoea and snoring in hypertensive men: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Thorax 2002;57:602-7.
10 Logan AG, Perlikowski SM, Mente A, Tisler A, Tkacova R, Niroumand M, Leung RS, Bradley TD. High prevalence of unrecognized sleep apnoea in drug-resistant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2001;19:2271-7.
11 Logan AG, Tkacova R, Perlikowski SM, Leung RS, Tisler A, Floras JS, Bradley TD.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and sleep apnoea: effect of CPAP on blood pressure and baroreflex. Eur Respir J 2003;21:241-7.
12 Becker HF, Jerrentrup A, Ploch T, Grote L, Penzel T, Sullivan CE, Peter JH. Effect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 o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irculation 2003;107:68-73.
13 Pepperell JC, Ramdassingh-Dow S, Crosthwaite N, Mullins R, Jenkinson C, Stradling JR, Davies RJ.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fter therapeutic and subtherapeutic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 randomised parallel trial. Lancet 2002;359:204-10.
14 Shahar E, Whitney CW, Redline S, Lee ET, Newman AB, Javier Nieto F, O’Connor GT, Boland LL, Schwartz JE, Samet JM.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ross-sectional results of the Sleep Heart Health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163:19-25.
15 Kaneko Y, Floras JS, Usui K, Plante J, Tkacova R, Kubo T, Ando S, Bradley T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hailure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N Engl J Med 2003;348:1233-1241.
16 Lanfranchi PA, Braghiroli A, Bosimini E, Mazzuero G, Colombo R, Donner CF, Giannuzzi P. Prognostic value of nocturnal 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1999;99:1435-40.
17 Teschler H, Dohring J, Wang YM, Berthon-Jones M. Adaptive pressure support servo-ventilation: a novel treatment for 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in heart failur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164:614-9.
18 Pepperell JC, Maskell NA, Jones DR, Langford-Wiley BA, Crosthwaite N, Stradling JR, Davies RJ.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aptive ventilation for Cheyne-Stokes breathing in heart failure.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168:1109-14.
19 Topfer V, El-Sebai M, Wessendorf TE, Moraidis I, Teschler H.[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effect on Cheyne-Stokes-Respiration and on quality of life ]Pneumologie 2004;58:28-32.
20 Schadlich S, Konigs I, Kalbitz F, Blankenburg T, Busse HJ, Schutte W.[ Cardiac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as a result of heart insufficiency during long-term nasal respiratory treatment with adaptive servo ventilation (AutoSet CS) ]Z Kardiol 2004;93:454-62.
21 Philippe C; Stoica-Herman M; Drouot X; Raffestin B; Escourrou P; Hittinger L; Michel P-L; Rouault S; d’Ortho M-P. Compliance with and effectiveness of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versus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in heart failure over a six month period. Heart 2006;92(3):337-42.
22 Gami AS, Pressman G, Caples SM, Kanagala R, Gard JJ, Davison DE, Malouf J, Ammash N, Friedman P, Somers VK. Associ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irculation 2004;110(4):364-7.
23 Ip MS, Tse HF, Lam B, Tsang KW, Lam WK.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69:348-53.
24 Ip MSM, Lam B, Chan LY, Zheng L, Tsang KWT, Fung PCW, Lam WK. Circulating nitric oxide is suppressed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is reversed b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162:2166–2171.
25 Shamsuzzaman AS, Winnicki M, Lanfranchi P, Wolk R, Kara T, Accurso V, Somers VK.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irculation 2002;105:2462-4.
26 Dyugovskaya L, Lavie P, Lavie L. Increased adhesion molecules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leukocytes of sleep apnea patient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5:934-9.
27 Marin JM, Carrizo SJ, Vicente E, Agusti AG.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m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hypopnoea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2005;365(9464):1046-53.
28 Doherty LS, Kiely JL, Swan V, McNicholas WT. Long-term effects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sleep apnea syndrome. Chest 2005;127




